法国海军分舰队铁甲舰/装甲巡洋舰列传 第一章
世人总是对独占第一位的人和事物记忆最清晰。小编作为一个爱读历史的人,却偏要给大家讲讲以前没什么人写过的——蒸汽装甲舰时代的法国海军。铁甲舰那个时代的海军其实很多人很多书里都写过,嗯,也就仅限于写过。如果你对那个时代感兴趣,你会发现99.5%的书里写那个时代,顶多写个6页估计作者也就吐血了,人家本来就不是要写铁甲舰的,给你介绍战列舰带个五六页顺便介绍一下无畏舰之前的时代算不错了,还想要啥自行车?
但小编就这脾气,偏不走别人常走的道儿,虽然这么走路经常掉沟里,但掉着掉着也就习惯了,慢慢的就发现沟里也是另一片天地。写这种题目说实话没流量更赚不到钱,但人生在世,开心最重要嘛,这件事我还就要做个系列了。
为了不出什么大的错误,小编小小地恶补了一下。如果说从前别人写铁甲舰时代的法国海军的详细程度也就相当于在一个功能手机的屏幕看照片,那么小编希望讲的是颗粒度更细腻些的法国海军,好歹也得多给大家讲讲法国海军的这些故事。
由于本人之前就挖过一个大不列颠一等巡洋舰的大坑还没填完,那么法国海军也从小编感兴趣的分舰队铁甲舰和装甲巡洋舰开始。
第一篇:铁甲舰的诞生
也许立刻就有人会说,这个可以可以,那咱们从法国海军(Marine Nationale)开始吧!
No No No,我们的起点不是法兰西共和国,第几个共和国都不是,而是这里——法兰西第二帝国,古往今来千年一遇的大军事家——拿破仑陛下...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号称拿破仑三世)建立的帝国。
有人说法国人如果没有外国人(拿破仑)或者女人(圣女贞德)的统帅,完全不可能打什么大胜仗,这话虽然刻薄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你看,在1848年通过选举成为总统的拿破仑三世跟他叔正牌拿破仑就不一样了,拿破仑三世已经可算纯粹的法国人,他后来在1852年称帝建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就被后人称为“纸房子帝国”。经过1870年德法边境的几次会战,拿破仑三世和他的元帅麦克马洪以及十几万法军乖乖地做了普鲁士军的俘虏,曾经烜赫一时的法兰西第二帝国被俾斯麦踹了一脚,就这样如同纸房子一样轰然倒了下来。
这段是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就能学到的内容,当我们重新翻开历史书的时候,会发现拿破仑三世在内政治理方面其实表现还是相当抢眼的。他的帝国给法国历史带来了一抹亮色,在德国崛起的前夜也曾与英国搞得跟日月同辉似的。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证明现在影响力已经大大削弱的国家曾经挺牛?小编给你看看这个。
有人曾经对每种化学元素是哪国人正式发现进行了统计,并且在元素周期表上以国旗的形式进行标注,于是咱们今天可以看到这个国旗版元素周期表。由于中国的重新崛起也就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这个周期表上现在暂时还没有我国国旗的位置,在这个表里我们可以看到英国人发现了23种元素、瑞典和德国各为19种,美国和法国各为17种。按这个表,法国的科技似乎还不错,不过顶多也就是并列第三嘛。
别着急,下面小编又统计了一下各种元素被正式发现的时间,现在如果我们把视角穿越到1900年1月1日(也就是庚子国变那一年的元旦),那么这张国旗版元素周期表将会变成这个样子。
你会发现元素周期表上还有大量的空位,那时候美国的经济虽然日渐强大,但科技还没有充分崛起,元素周期表上一面美国国旗都还没有(有点像今天的我国是不)。而老牌帝国主义英国发现的23种元素此时已经出现了22种,德国人发现的元素则还只有11种,而法国科学家此时已经发现了16种元素,算上瑞典,18到19世纪化学界的三驾马车毫无疑问是英国、瑞典和法国。
再站高一点俯瞰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科学技术,法国也毫无疑问是仅次于英国的存在,今天的人们早已离不开的很多项发明是从法国的脑壳里冒出来的。比如自拍达人们一天也离不了的摄影术、前些天还在热搜榜上独霸头条的狂犬疫苗、喝牛奶无法回避的巴氏灭菌法、全球每年吃掉1500亿片的阿司匹林、改变了人类娱乐方式的电影、还有当年曾经支撑有骨气的工程师们搞出中国原子弹的机械式计算机,这些好像都是法国人的发明。如果生了病,去医院我们可能看到法国人发明的听诊器、想安全的献血和输血需要用到同样是法国发明的输血术,得了疟疾可以用他们发明的奎宁来治疗,眼睛不好了有他们发明的白内障手术给治疗,实在治不好了还能用上法国人发明的盲文(跪了)。
还有曾经折磨过你,现在还正在折磨别人的:拓扑学、解析几何、概率论、极限理论、傅里叶变换,上学的时候小编最烦看到那些法国名字。
即便要拼硬梆梆的工业指标,法国在拿破仑三世的统治下也还是可以的,起码可以宣称“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一声脆响,平台怼了小编一家伙,军事话题作者务必中立客观,做法吹请适可而止,而且别老讲那没用的。好吧,下面看看法国人搞过哪些军事发明:铁甲舰、装甲巡洋舰、爆破弹、速射野战炮、探照灯、热气球、兵役制、刺刀、潜望镜、降落伞、断螺式炮闩、潜水艇、无烟火药、水管锅炉、直升机、声呐、水上飞机、冲压式发动机。嗯,有意思,看过这些小编似乎对法国重新有了一点认识,法国似乎曾经很牛掰嘛。
然鹅,作为用过法国风格舰艇的客户,对外国军舰质量有一点发言权的李鸿章李中堂对法国军舰的评价是这样的:
记住了这条结论,你对19世纪的军舰就入了门了。
但是,法国毕竟是在19世纪曾经对中国三度叩门的帝国主义,头一次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是中法战争全歼福建船政水师,第三次参加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在19世纪这个殖民世纪,道义和公理在沃维奇、施耐德和克虏伯大炮面前,连面色苍白的机会恐怕都没有。那个时代在战场上讲的是实力,谈判桌上讲的还是实力,法国的陆军虽然曾经满地找牙,法国的军舰虽然质量上老是有毛病,但法国的海军实力毕竟还是杠杠的。
闲篇扯完,该转入正题了。
19世纪法国在海军方面的发明众多,但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这6个:
开花弹火炮宣告了木制战列舰要凉;
蒸汽-风帆联合动力战列舰对风帆战列舰进行了彻底洗牌;
装甲浮动炮台证明了军舰一样可以干翻岸炮;
铁甲舰永远改写了世界海军历史;
分舰队铁甲舰(英国称水线带巡洋舰)改变了远离欧洲海岸的各大洋的作战样式;
装甲巡洋舰成为列强海军不可或缺的重要舰种。
在这六个了不得的海军发明当中,第2、3、4、5这四项是拿破仑三世时期搞出来的,这个孤芳自赏的一字胡总统/皇帝对于海军必须说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以一字胡为个人标志的法国总统(1848-1852)和法国皇帝(1852-1870)——路易·波拿巴,称帝后这家伙号称拿破仑三世。
拿破仑三世这家伙之所以能先选上总统后来又建立帝国,除了他在内政方面颇有成就之外,更大的原因是法国人怀念他那位不世出的奇才叔叔拿破仑。当年的法国底层人民对拿破仑的崇拜程度到了相当可怕的程度,这些虔诚的天主教徒指天发誓的方式都变了,撇开了上帝直接改对拿破仑发誓。1848年拿破仑三世参选总统时,法国南方的乡村里曾经自发成立纠察队,追查谁家没有给拿破仑的这位侄子投票,有了这么逆天的加成,拿破仑三世要是还选不上总统那就奇了。
拿破仑三世上台之后倒也没有让人民失望,在他的治下法国的外贸总额飙升4倍,铁路通车里程增长4.7倍,农产品总产量增长2.5倍,法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的占比重新恢复到8%。在这位皇帝的主持下,巴黎的公共建筑物在十多年里几乎完全翻盖了一遍,这个表现在当时的欧洲相当抢眼。
然而对于拿破仑三世来说这是不够的,他可是纵横欧洲天下无敌的拿破仑的侄子,法国普通民众心目中那就是拿破仑伟业的继承人。让法国人多挣俩钱吃饱穿暖,仅靠这点经济上的表现对于这位继承人来说也就是刚刚及格,你得脚踹英国足踏欧洲大陆,那才能算是拿破仑的合格继承人。
这就是拿破仑三世急切希望发动对外战争,获取军事上的成就的内在动因。为了用军事成就装点自己的帝国,拿破仑三世的军队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拉上意大利殴打了一顿奥地利,还在墨西哥插上一脚,一度扶植了一个法国背景的墨西哥帝国,在他的执政生涯中可是真够忙活的。
克里米亚战争对法国海军和拿破仑三世的出动很大,对整个海军史的影响也很大。之所以拿破仑三世会拉上英国痛打俄国人,原因就在于俄国这次似乎很接近要灭掉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了。1853年11月,俄国黑海舰队在黑海南岸的希诺普这个地方痛揍了奥斯曼帝国的舰队,俄国人用新式开花弹打得对方的木制舰艇屁滚尿流,同时俄国陆军在陆地上也在势不可挡地向伊斯坦布尔挺进。眼看奥斯曼就要完蛋了,拿破仑三世和利益一致的英国迅速达成了不惜一切代价制止俄国势力进入地中海的共识,英法联军进入黑海开始痛揍俄军。
其实法国在这次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的作战中是赢是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法国海军在这场战争中学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军舰直接对抗岸上炮台是要吃大亏的,而军舰如果有了装甲保护,则可以反过来把岸上的炮台K到爆。
啊,这也算很重要的经验吗?人家纳尔逊早几十年就说过,不要妄图依靠军舰对抗岸上的炮台,这么干你是要吃大亏的。
不过,克里米亚战争的事实证明了纳尔逊当时那句话的局限性,防御能力不足的军舰面对岸炮才会吃大亏,如果军舰有了足够的防护,炮台则将被军舰各种狂虐。
1855年10月英法联军对金布恩要塞的攻击就是活生生的证据。坐落在第聂伯河河口半岛上的金布恩要塞由大小三座炮台组成,一共装备有71门炮,其中主台全部石头砌成相当坚固。
在对金布恩要塞的攻击中,联军出动了包括10艘木制战列舰在内的30多艘舰艇,但它们绝大部分都和炮台保持1100米以上的距离,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炮台炮火的命中率,但军舰对炮台的命中率也就相当可怜了。对炮台决定性的炮火来自于炮台对面海上仅550米处下锚瞄准的三艘法国装甲浮动炮台船,这三个胖墩墩家伙属于毁灭级,都有110毫米的熟铁甲保护,三条船一共配有48门50磅炮,三条浮动炮台面对着岸上射来的弹雨一直在坚持猛轰。
整场战斗中三艘装甲浮动炮台累计中弹不少于200发,但俄国炮弹没有一发真正能击穿法国人的熟铁甲,只有一发炮弹穿过炮门杀死了两名炮手,这也是整个战斗中英法联军仅有的两名阵亡人员。而这三艘装甲炮台船就向金布恩要塞发射了3277发炮弹,加上其他军舰的共同射击,英法联军向该要塞发射了不少于发各种炮弹,要塞主炮台已经变成废墟,金布恩炮台终于亮出了白旗。
这次战斗相当于推翻了包括纳尔逊在内众多海军将领的断言,只要有装甲足够厚的军舰,舰队司令可以在付出轻微代价的同时打掉最坚固的炮台。如果把已经装上了蒸汽的军舰再包上装甲,那开到海上岂不是无敌了?
这事儿不用咱们说,早就有人想到了,想到这个主意的人就是拿破仑三世。自从1853年底决定联合英国对俄宣战后,拿破仑三世早就想到海军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严峻的对岸轰击任务,而木制舰只面对岸上要塞射来的开花弹将会遭到极为惨重的伤亡。这个认识相当准确,1854年12月2日,法国舰队司令阿默兰中将正在指挥舰队炮轰塞瓦斯托波尔,岸上打来的一发开花弹正中阿默兰的旗舰巴黎城号并在艉楼爆炸,阿默兰的参谋们死伤枕藉,司令本人也差点就挂了(请注意这位司令后面是铁甲舰时代开端的重要人物,他本人这次差点被开花弹击毙的经历也很重要)。
拿破仑三世认为既然铁板远比石头和木头结实,为什么不能拿来抵挡炮弹呢?虽然第一个产生这个脑洞的人远比拿破仑三世要早(法国大革命时期,英法都有人曾经考虑过用铁板或其他金属材料抵挡炮弹的主意),但不同的是拿大爷是法国皇帝,他拥有把这种脑洞推向工程化的能力。为探讨这个脑洞能不能付诸实现,皇帝陛下直接找到了他的海军部长迪科,对他详细的讲述了自己的设想。海军部长迪科是个不知疲倦,经常自发熬夜加班的办公狂人,一听这个主意立即表示属下们一定给您办成,立即拉上一票工程师开始了研究。
由于那个时代的金属加工工业对于处理一吨多重的铁板还缺乏便宜的加工手段,拿破仑三世本人最初构想的铁甲船装甲并不是一块块铁板。为降低工程难度,他设想安装在船舷安装一长列铁箱子,每个箱子里都装满陆军最常用最便宜的6磅炮炮弹,用这些箱子来抵挡32磅以内的各种火炮的轰击。不过这种防弹方式并不靠谱。
法国和英国的工程师同时提出了在加厚加固的木制船舷板外面用螺栓固定厚铁板的办法,海军部部长迪科专门建立了试验队,在巴黎东边的文森斯附近搞了一块专门的装甲板试验场,两个月里打掉数千发炮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法国海军得出了比较满意的装甲板设计:厚度110毫米,熟铁板背后由420毫米的硬木构成强力的背板来吸收炮弹命中时的冲击和震动。最后完成了5艘的法国装甲浮动炮台由洛里昂船厂的建造师皮埃尔·阿尔芒·吉耶斯(Pierre Armand Guieysse)设计,她们在实战中全部都经受住了俄军24磅炮的考验,披着铁甲的军舰终于出现了。
条顿无需研发射孔,箭塔和城堡自带无死角射击,所以建议发展箭兵(血少了就进箭塔里补)。条顿武士对于擅长投石车加箭兵的微操大神来说完全没用,如果碰见擅长近程兵的人可以量造条顿武士。
三、加拿大盾徽上的图案有什么含义答:盾徽之上有一头狮子举着一片红枫叶,既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征,也表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的牺牲者的悼念四、朝鲜居然用过太极旗一旗成谶,半岛分裂至今朝鲜,曾经太极旗飘扬?
朝鲜又双叕夜间阅兵了,每次朝鲜阅兵,都有一个必然的场面——用群众方队呈现的巨大国旗,这个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如果告诉你,朝鲜的国旗曾经用过其死敌的标志——太极旗,“飘扬”在领袖画像之侧,会不会掉下巴?但这是真的!
说到太极旗,大家肯定会想到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这是一部值得军迷一看的战争片。这部似乎淡化了政治色彩的电影却有一个很政治的片名——太极旗嘛,韩国的国旗,韩国的象征,高高飘扬起来,当然很“主旋律”。
然而太极旗的创意,却显然是来自中国。这不单是指太极图案起源于中国的道家,就连这面旗帜最早的设计者中,也有中国人。
▲宋时的“阴阳”与现在我们熟悉的太极有点不一样
按公认的结论,太极图案是通过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传入朝鲜的,这部著作仅有249字,以非常简练的文字阐释了道家的阴阳学说。这种带有朴素辩证法内容的学说在古代东方世界属于先进文化之列,自然成为朝鲜尊崇的对象,在1882年之前,朝鲜国王御旗的图案就取自《太极图说》。
▲朝鲜国王御旗与《太极图说》的相似度非常高
到了近代,与朝鲜的宗主国中国一样,随着列强的到来,朝鲜被迫打开国门,加入当时的国际秩序。对于中朝两来讲,这种情况都属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要适应这种变化,就需要在各方面效仿列强,相对于艰难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国旗是一个阻力相对小很多的枝节问题,也最容易解决。
▲清朝的黄龙旗,早期做成三角形是为了避免僭越八旗中的正黄旗
清朝在同治元年(1862年)有了实质上的国旗——三角黄龙旗,就像原来当过英国殖民地的各国国旗上大多有米字图案一样,清朝也希望朝鲜在国旗方面与宗主国保持一致,采用龙旗。
▲1894年日清战争中的黄龙旗
截图来自《坂上之云》
1880年9月,清朝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写了一本小册子《朝鲜策略》,赠送给访日的朝鲜修官员金宏集,其中建议朝鲜“奏请陆海诸军,袭用中国龙旗为全国徽帜”。
11月,驻日公使何如璋奏报李鸿章:“若朝鲜既经开港后,应饬令彼国袭用中国龙旗,或围绕以云,微示区别,以崇体制。”
李鸿章同意此方案,他在1881年2月26日与朝鲜官员李容肃会谈时表示:“今贵国王自用之旗,据称是画方龙旗,亦与中国龙旗相仿,自可以画龙旗为国旗,即作航海旗标。定于应用之先,将龙旗尺寸、颜色绘具图式,咨明本大臣衙门,以咨核奏咨行。”
▲美国也是迫使朝鲜开国的首因,这就是斯瓦塔拉号
虽然这是宗主国的意思,但朝鲜方面积极性不高,没有回应,清朝也不追究,因为中朝两国看来,旗子只算是件小事,早点晚点,有或没有,也没多大区别。而真正让朝鲜对国旗上心的,却是美国和日本。
1882年5月,在清朝的斡旋下,朝鲜与美国签订了《朝美修好通商条约》,虽然这是个不平等条约,但签约还得要有个仪式,美国代表,海军军官舒费尔特(R. W. Shufeldt)认为,美方会鸣炮升旗,但朝鲜却只有各种杂乱的旗帜,场面上不好看,建议朝鲜方面赶紧弄个国旗出来。
于是朝鲜官员就在美国军舰斯瓦塔拉号(USS Swatara)上,在签约的前一天,紧急赶制了一面“国旗”来应急(看这效率……)。
▲那时的朝鲜使臣是这个样子的
这面临时国旗是什么样式呢?签约完成后,协助朝鲜订约的清朝官员马建忠与朝鲜全权副使金宏集商谈国旗事宜,有这样的记载:“昨李应浚袖至旗式,似与日本相混,贵国旗式究竟何若,前黄参赞(黄遵宪)谓贵国宜用中国龙旗,以仆观之,似亦未安。”根据这段话,这面旗和日本的太阳旗很像,猜测是白底,仅在中间有圆形太极图案。
▲马建忠是晚清维新思想家和外交家,还是一个语言学家
他的四哥马相伯,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
这段话同时表明,马建忠也认为,朝鲜直接用清朝龙旗不大合适,所以提出了新方案:“吾想贵国国旗,可用白底、青云、红龙,惟龙用四爪,暗示区划……君臣以民为本,故质用白色”(朝鲜国王龙袍为红色,官服为青色,朝鲜民众喜爱穿白衣,有白衣民族之称),
金宏集回答“旨意甚妙”,但当时的朝鲜国王,高宗李?否定了该方案,因为显不出朝鲜的独特性,不过公开的理由是“红龙青云制造须费工”。
马建忠再次提议,“前议此事后,曾思仍用白底,中用太极图,外周用八卦,则恰合八道之数(八道即朝鲜的八个行政区)。八卦纯用黑色为显,太极用半红半黑,旗外又缘以红色,何若?”中间用太极,四周布八卦,已经有点现在太极旗的意思了。
但这个方案又没有得到回应,这仍然可以用对国旗不上心来解释——反正跟美国签约的事对付过去了,国旗不国旗的,以后有事再说……
▲太极旗的直接创造者之一朴泳孝,后来却是个亲日派
说事还真来事——两个月后,朝鲜就爆发了“壬午兵变”,部分朝鲜士兵和汉城市民起义,焚毁了日本公使馆,杀死了一些日本人,推翻了闵妃统治,拥立大院君李昰应执政,后来被中国和日本出兵镇压,李昰应被清军抓走,囚于保定。
整个事件可视为朝鲜版的义和团运动,在朝鲜的外国人当中,日本人是主要的“受害者”,事后朝鲜不得不签下了《济物浦条约》,其中的条款规定,朝鲜要派官员前往日本“谢罪”,这就又得用到国旗。谢罪使兼修信使朴泳孝临行前请示高宗:国旗咋弄?
国王答复——我不管,你们自己看着弄……
▲另一位有太极旗有关的人物金玉均,
他企图借外力改变朝鲜
先亲日后亲中,在上海被刺杀身亡
1882年9月22日,朴泳孝和另一名官员金玉均在前往日本的“明治丸”号上赶制了一面国旗,基本采用了马建忠的方案,只是将八卦改为四卦,“太极旗”就此诞生。
虽然之前有过讨论,但总得等到火烧眉毛,马上要用的时候才来搞急就章,对待旗帜这么一个严肃但还属于枝节的问题尚且如此,在更为根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迟钝就可想而知了。这是当时中朝两国的通病,只是朝鲜病得更深。
▲在当时的图册上,要标注“大清属国,高丽国旗”
朴泳孝一行到达日本后就开始用上了太极旗,将旗悬挂在他们下榻的客店外。当然,此时的太极旗跟现行的韩国国旗还有比较明显的不同,红蓝两色的太极图案纠缠得更深,四卦的位置也不一样。
由于是朝鲜使节在使用,这面旗就被各国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朝鲜国旗。不过,此时的太极旗还只算是使节自作主张的结果,直到第二年,也就是1883年3月6日,太极旗才被朝鲜认定为正式国旗。
▲1888年—1893年,太极“膨胀”,四卦变粗
▲然后又变成这样……
▲最后的“大韩帝国”国旗是这样
由于朝鲜那时还是个统一国家,太极旗也就成为朝鲜民族的象征。
不过,此时的朝鲜还不是一个现代国家,对待国旗也没有那么认真,虽然总体布局没变,但在1882年到1910年的28年里,细节上还是改来改去,卦的位置变,太极大小变,颜色也变……
▲1940年,韩国光复军在重庆成立,
如果没有身后的太极旗
很难看出这是一支韩国武装
1910年,“大韩帝国”被日本吞并,太极旗从此在朝鲜半岛消失了。
不甘沦亡的朝鲜人在1919年跑到中国成立了流亡政府,继续打起太极旗,直到二战结束。这段时间中,太极旗有了一丝悲壮色彩,成为朝鲜这个弱小民族抵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标志。
▲1919年-1948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国旗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对日宣战书
当时他们还在用汉字
日本投降的大喜还没过去,一个大悲接踵而来——赶走日本,来了美苏,朝鲜半岛被一分为二,冲突不断,最终酿成持续3年零1个月的大战,经过中美的角力,朝鲜半岛最终还是被定格于分裂状态,直至今天。
▲朝鲜领导人与太极旗
在通常的印象中,韩朝对立严重,各唱各的调,那肯定也是各打各的旗号,南边用太极四卦,北边用红蓝五星……难道不是一直这样的吗?
鲜为人知的是,北边的朝鲜也用过两年太极旗。
其实也不难理解,太极旗作为整个朝鲜民族的象征已经有几十年了,无论是谁宣称对朝鲜半岛拥有主权,都得打出这个旗子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所以才出现了在朝鲜人民军成立典礼上,朝鲜劳动党领袖头像的两边“太极旗飘扬”的违和照片。
▲朝鲜国旗的演变(按时间顺序从左至右)
但是从双方的渊源上看,南边的韩国来自于继承了“大韩帝国”的流亡政府,使用太极旗更加理直气壮一点,而北面的朝鲜更加强调意识形态,很快也就是弃太极旗不用,重新设计了一面“蓝红色共和国国旗”。
▲太极旗的标准格式
1948年,韩国政府成立之时就决定将太极旗作为国旗,并于1949年颁布了制作标准——横竖比例为3:2,具体细节见上图。图案和颜色——白底代表国土;太极图象征宇宙天地浑成,以及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太极的两仪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阳”和“阴”。
四卦也有寓意,分别代表四季四方、四象、四德。这些看上去很美好的解释,仔细一想,却不免让人喟叹——太极旗真是一旗成谶,完美地预言和显示了朝鲜半岛的现状!
现状之一,当然是分裂——太极旗上的太极,可不就是一分两半吗?而且上红下蓝,连颜色都很匹配,两仪之间弯曲的分界,还真挺像现实中的军事分界线。
另一个现状,则是半岛局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半岛以外的四个大国决定的——中、美、苏(俄)、日,就像四卦围绕着太极一样,不多也不少正好四个!至于哪一卦对应哪个国家,上图只是一种“解法”,大家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做出自己的解释。
看来,极具东方文化色彩的太极,“谶”得还蛮准。
不过,这对于朝鲜民族来讲,可就真是悲剧了,本该血浓于水,却要血战到底,兄弟阋墙,而且,命运还没掌握在自己手里,周边的“四卦”无时不刻不在注视并影响着中间的“两仪”……同样遭受过分裂之苦的中国人,想必也是心有戚戚焉——愿世界和平。
还有一个问题,中国古人创造的太极图,会不会就这么被韩国人抢去了?
帝国之家 » 帝国时代4盾徽搭配_帝国时代3秘籍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