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2缅甸_帝国时代2缅甸战役攻略

帝国时代2缅甸,帝国时代2缅甸战役攻略
内容导航:印度独立前,缅甸就是印度一个省,为何独立后缅甸却划出去了伪满州国时期的故事蓝宝石的价格是多少英国统治时,缅甸本来属于印度的一个省,为何最终分离出去了一、印度独立前,缅甸就是印度一个省,为何独立后缅甸却划出去了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占领缅甸全境后,将其作为一个省,并入英属印度管辖。印度独立时,在蒙巴顿主导的“印巴分治方案”领土划分中,却不见缅甸的身影。

独立之后,印度倚杖庞大的体量,以英国继承者自居,四处出击,吞并了大量原属英属印度的土邦,却为何放任缅甸独立,没有将其合并入印度领土呢?

印度独立前,缅甸就是印度一个省,为何独立后缅甸却划出去了

(缅甸独立)

一、两者殖民历史不同。

缅甸位于中南亚半岛,和我国、老挝、泰国相邻,南临印度洋孟加拉湾,西部和孟加拉国及印度接壤,总面积67万平方公里。

缅甸早在1044年成立国家,先后经历蒲甘、勃固、东吁和贡榜四代封建王朝,曾长期为我国的藩属国,具有悠久的国家历史。后来,直到英属联邦整合完成,在1824年到1885年,三次英缅战争后,才沦为英国殖民地,被并入英属印度。

在英国殖民者登上南亚次大陆之前,在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国区域内,分散着大大小小数百个公国,即使印度最强大的孔雀王朝和莫卧儿帝国时代,所统一的疆域也仅为印度北方部分地区。

英国人来到后,通过整合瓦解,各个击破,直到1858年,印巴分治前的英属印度殖民区才整合完成。正如丘吉尔所说,英属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

可以看出,殖民时期,英属印度能够整合一体,缅甸之所以能成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完全是英国人一手造成的,和印度并没有什么关系。

印度独立前,缅甸就是印度一个省,为何独立后缅甸却划出去了

(昂山旧照)

二、独立时缅甸和印度处于平等地位。

虽然缅甸曾经作为英国殖民地并入英属印度,但是早在二战爆发前,缅甸就脱离英属印度,单列为英属缅甸,在大英殖民体系中,和英属印度不再是从属关系,而是平等地位。

二战爆发后,以昂山为主的缅独立派和日本合作,成立缅甸独立军。配合日军切断英美援华物资通道,将英军赶往印度。在协助日军占领缅甸之后,宣布独立。

日军溃败之时,在取得英国人接受缅甸独立的承诺后,昂山转而和英国人合作。1947年的《彬龙协议》,缅甸各族同意高度自治前提下,脱离英国殖民统治。1948年,英国承认缅甸独立。

在印度独立之际,缅甸的独立运动已经开展多年,才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脱离,不可能愿意再次被印度统治。

印度独立前,缅甸就是印度一个省,为何独立后缅甸却划出去了

(缅甸僧侣)

三、印缅间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

印度虽然是佛教起源地,但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

缅甸却是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在英国将其并入英属印度,加大开发力度后,大量印度教徒和印度穆斯林涌入缅甸,和当地人争权夺利,双方流血冲突不断。1930年,缅甸还爆发了反对印度移民的大暴动。如今备受指责的罗兴亚人问题,正是当年英国把缅甸并入英属印度时,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

由于,当时缅甸和印度间民族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英国不得不将它们分开,允许缅甸独立出来,建立自己的宪法,成为英属缅甸。

英属印度自身也是由各个不同宗教信仰的土邦组成。因为这种民族差异,各民族间冲突不断,这才有了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主划分的印巴分治方案。而因为宗教问题早早脱离出来的缅甸,当然无需参与分治乱局,更不会接受合并。

印度独立前,缅甸就是印度一个省,为何独立后缅甸却划出去了

(印度总理尼赫鲁)

四、没有国家历史底蕴的印度实力不济。

由于英属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并没有国家历史底蕴。1947年印度独立时,宗教矛盾频发,英国人不得不实行印巴分治。再加上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各个民族间的权力并不平等,英属印度内部矛盾重重。

因此,印度虽然占据了南亚的大片领土,但并没有足够的实力统一整个南亚。在失去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后,时至今日,印度和缅甸间的几个东北邦也时常闹独立,分裂倾向明显。

连英属印度原有的领土都难以保全,印度想把缅甸纳入自己版图,也只能想想而已。

其实,印度在独立前夕,首任印度总理尼赫鲁曾经提出,让缅甸作为印度的一个省,和印度同时独立出来。如果如愿以偿,那今天的印度,可就不仅仅只是南亚霸主了。不过这个提议,被向来与印度不和的缅甸一口回绝。

印巴分治后,印度除了吞并周边一些小的土邦公国外,主要重心放在和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的问题上。再加上内部矛盾重重,面对实力雄厚的缅甸,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放弃整合缅甸的想法。

(参考资料《英缅战争与缅甸殖民化》)

二、伪满州国时期的故事伪满洲国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通过这一傀儡政权,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了「亡国奴」的痛苦滋味。此傀儡政权「领土」包括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内蒙古东部及河北北部。当时中国国民政府不承认这一政权。当时国际上以日本为首的法西斯等国家或政府承认伪满洲国,国际联盟主张中国东北地区仍是中国的一部份,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这一分裂中国领土恶劣行径的傀儡政权。

伪满洲国以长春(改名为新京)为首都,前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为伪满洲国的国家元首。

成立

第一种解释:满洲国原指清朝入关以前由爱新觉罗氏建立的女真(满族)国家,为明朝女真分裂时期女真各国(各部)对建州女真的称谓,在今天的《满洲实录》、《满文老档》中都有记载。爱新觉罗·努尔哈齐统一女真后,也是当时整个东北的称呼。1635年农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极颁布诏书正式宣布:我国建号满洲,以后只准用我国旧称(满洲)。清朝入关以后,满洲国一词仍然在使用,直到清末(大约为二十世纪初)慈禧皇太后派遣五大臣出国考察立宪的时候,就对五大臣说:「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国皇基永固……」。

第二种解释: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驻军——关东军在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制造爆炸事件,借口遭到中国军队攻击,袭击沈阳的中国军队营地「北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军主力在1930年入关参加「中原大战」,后方空虚,奉张学良「不抵抗」之命令退出东北。其后两个月内,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并在各省成立了地方性的亲日政权——辽宁的臧式毅,吉林的熙洽,黑龙江的马占山。1931年底,因九·一八事变引咎辞职的原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前往中国东北,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和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进行会谈,商讨事变进展。经过与吉林省代理长官熙洽的秘密会谈,确立了迎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至满洲,成立国家的方案。马占山曾经在张学良的授意下抵抗日军,不久诈降,旋又起义。1932年2月16日,东北各省的领袖张景惠、熙洽、马占山、臧式毅、谢介石、于冲汉、赵欣伯、袁金铠等人在沈阳大和旅馆召开「东北政务会议」,会议由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主持,决定迎接溥仪为「满洲国」执政,并分配了各人在政权中的职务。

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宣布成立。中国国民政府否认东北独立,并向日本提出强烈抗议。3月8日,溥仪在新京正式宣布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同时任命了各府、院、部的负责官员,伪满洲国宣布正式成立。

1933年2月24日,国际联盟大会通过报告书,指明:东北三省主权属于中华民国;日本违反国际联盟的盟约占取中国领土并使之独立;"九一八事变"中日军行动并非自卫;伪满洲国是日本参谋本部指导组织的,其存在是因为日本军队的存在,伪满洲国不是出自民族自决的运动。为此,日本于同日宣布退出国联。

伪满洲国国旗的地色是黄色,代表满洲和满洲民族。左上赤色代表热情的日本民族、青色代表青春的汉民族、白色代表纯真的蒙古民族、黑色代表的公平的朝鲜民族。

政治
伪满洲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为溥仪。1932年3月8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为大同。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溥仪为皇帝,年号为康德。

伪满洲国的行政机构为「国务院」,其首长为「总理」。「国务院」下辖「外交部」、「民政部」、「财政部」、「司法部」、「实业部」、「交通部」、「文教部」、「军政部」。「财政部」后改名「经济部」,「军政部」后改名「军事部」,「实业部」后拆分为「兴农部」和「勤劳部」,又成立了「厚生部」等部门。各「部」长官为「部长」,但是实权掌握在由日本人担任的各「部」次官手中。由日本人担任的「国务院总务厅」长官为实际上的「总理」。「总务长官」由驹井德三担任,继任者为星野直树和武部六藏。各「部」的日本裔次官每周二举行聚会,商讨并决定「国家」政策和各种具体事务,被称为「火曜会」。

伪满洲国的立法机关称「立法院」,首任「立法院长」为赵欣伯。实际上的立法权掌握在关东军手中。伪满洲国没有成文宪法,而是由各项专门法律来替代宪法。咨询机关称「参议府」,其首长称「议长」。首任「议长」由臧式毅担任。伪满洲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最高法院」。首任「最高法官」是林棨。「最高检察厅长」为李盘。宫廷机构为「宫内厅」,伪长官为熙洽。

伪满洲国行政区在1934年划为14个省和两个特别市:
安东省;奉天省;锦州省;吉林省;热河省;间岛省;黑河省;三江省;龙江省;滨江省;兴安东省;兴安西省;兴安南省;兴安北省;新京特别市;哈尔滨特别市。
1939年更改为19省、一特别市:
安东省;奉天省;锦州省;吉林省;热河省;间岛省;黑河省;三江省;龙江省;滨江省;兴安东省;兴安西省;兴安南省;兴安北省;牡丹江省;通化省;东安省;北安省;四平省;新京特别市。

军事
根据1933年签订的《日满议定书》,伪满洲国的对外「国防」由关东军负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陆续抽调关东军前往中国战场,伪满洲国国境防务日益空虚,于是在1938年颁布《国兵法》,规定「全国」20至23岁的男性都有服兵役三年的义务。每年春季征集20万人,予以军事训练,主要是充当工兵,修筑军事堡垒,或者协助警察维持地方治安。不适合服兵役者要参加为时三年的勤劳奉公队,从事土木工程建设。
伪满洲国全境分为十一个军管区。其首长称司令。伪满洲国军事权力为关东军控制,其军队的调动、演习、装备更换、人事变动都要经过关东军司令部的批准。伪满洲国军衔分为将、校、尉三等九级。伪满军由军官学校毕业后初任少尉,满2年晋中尉,中尉满2年晋上尉,上尉满3年晋少校。少校满3年晋中校,中校满3年晋上校。上校4年晋少将,少将3年晋中将,中将4年晋上将。最高军衔为上将,为终身职。上将之上又设立将军府,仿照日本的元帅府,为荣誉军衔。张景惠、张海鹏、于芷山、吉兴四人获得「将军」军衔。
伪满洲国没有海军。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设立「江上军」,担任边防巡逻任务。在南方的渤海另有一支海上警备部队。

外交
伪满洲国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当时世界上约有八十个独立国家或政权,承认伪满洲国的共二十三个,为日本、苏联、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克罗地亚、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丹麦、萨尔瓦多、蒙古人民共和国、泰国、缅甸、菲律宾、梵蒂冈、伪中华民国南京汪伪政权、蒙古自治邦(内蒙古)和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由关东军司令官兼任。

财政经济
资源
中国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根据1936年「国务院」的资源调查报告,煤炭储量约为30亿吨,铁储量约40亿吨。其他矿物有黄金、菱镁、铝矾土、油页岩、金刚石等。林业、渔业资源也非常丰富。

工业
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十分发达。钢铁和化学工业主要集中在鞍山和本溪湖。煤炭工业集中于抚顺、本溪湖、阜新。油页岩和合成燃料工业集中在抚顺和吉林。菱镁矿业集中于海城和大石桥。水力发电集中于吉林和鸭绿江。机械、军火、飞机工业中心为奉天(今沈阳),纺织和和食品等轻工业则集中在大连、丹东、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
伪满洲国原有的工业主宰部门为伪南满洲铁路股份公司(简称满铁)。伪满洲国成立后,其他日本财阀的资金迅速涌入伪满洲国。1937年后,伪满洲国对于工业部门采取经济统制政策,推行「一业一社」的原则,每个行业都成立一个垄断性的公司。根据这个原则,满铁交出了自己的工业部门,经过重新组合,组成了庞大的康采恩——伪满洲重工业股份公司(满业),垄断了伪满洲国境内所有的钢铁、煤炭、化工和电力产业。此外,还成立了伪满洲电电(电话电报)公司、伪满洲机械制造公司、伪满洲矿业公司、伪满洲航空公司、伪满洲人造石油公司、伪满洲纺织公司、伪满洲毛织公司、伪满洲化学工业公司、伪满洲林业公司、伪满洲采金公司、伪满洲畜产公司、伪满洲水产公司、伪满洲烟草公司、伪满洲农产公社、伪满洲开拓公社等四十多家特殊公司。这些会社由日本投资者和伪满洲国共同出资,赢利时按照双方股份比例分成,亏损时伪满洲国政府对于日方投资确保百分之十的利润。

农业
根据1936年「国务院」的资源调查报告,中国东北地区可耕地面积为4000万顷(40亿亩),其中已耕地2500万顷。森林面积为1亿7000万顷。年产大豆250万吨,小麦200万吨,稻子70万吨,小米100万吨,高粱800万吨,玉米500万吨,杂粮豆类(大豆除外)60万吨,棉花30万吨,烟草16万吨。存栏牲畜包括马400万匹,牛300万头,羊3000万头,猪4000万头。
中国东北地区年产粮食约2000万吨左右,其中农民全年所需食用粮约750万吨,种籽粮400万吨,同时还需负担日本、朝鲜移民的口粮。此外,根据关东军的要求,伪满洲国每年要向日本提供1000万吨以上的粮食,每年8月中旬开始征粮工作,11月底结束,给农民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日本开拓团移民不需要交纳农业税费,同时按月领取口粮。

交通运输
中国东北地区境内铁路线比较稠密。最主要的干线为南满铁路(新京至大连)。1936年,伪满洲国以1.6亿日元的价格向苏联收购了长春至哈尔滨以及满洲里至绥芬河的北满铁路。其他重要铁路还有丹东至奉天的安奉线、吉林至长春的吉长线、北平至齐齐哈尔的平齐线等。
中国东北地区的海港有大连港、营口港。内河水运主要集中在松花江地区。伪满洲航空公司为主要的空运部门。

财政
伪满洲国的岁入,1933年为6亿元,1944年为21.5亿元。在1944年的财政收入中,鸦片税为4亿3000万元,占第一位。烟草税占岁入第二位,其后依次是农业税、牲畜税、营业税、关税、户口税。除了税收之外,还向境内中国居民征收村会费、区会费、兴农会费、协和义勇奉公费、爱路团费、国防献金、飞机献金和强制储蓄等杂费。

货币
伪满洲国的中央银行为「满洲中央银行」。伪满洲国货币为元。1元=10角=100分。伪满洲国货币与日元等值。流通货币为伪满洲银行券,不可兑换金银。朝鲜银行券和日元货币在伪满洲国境内也可自由流通。1933年伪满洲中央银行纸币发行额为6亿元,1938年纸币流通额达50亿元。

在伪满洲国境内也可自由流通。1933年伪满洲中央银行纸币发行额为6亿元,1938年纸币流通额达50亿元。

结局
1945年8月8日,苏联照会日本,将于次日对日本宣战。8月11日,溥仪随伪满洲国政府撤退到通化临江县大栗子镇。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16日,溥仪召开最后一次「国务会议」,颁布《退位诏书》。三、蓝宝石的价格是多少蓝宝石的价格从数十元到数十万元价格不等,主要看宝石的评级。

  下面是关于蓝宝石的一些知识,仅供参考:

蓝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蓝宝石的英文名称是sapphire,来源于拉丁文。也是美国国石。

蓝宝石的英文名称为Sapphire,源于拉丁文Spphins,意思是蓝色。蓝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属刚玉族矿物。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宝石级刚玉除红色的称红宝石外,其余各种颜色如蓝色、淡蓝色、绿色、黄色、灰色、无色等,均称为蓝宝石。

蓝宝石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被用来装饰清真寺、教堂和寺院,并作为宗教仪式的贡品。它也曾与钻石、珍珠一起成为英帝国国王、俄国沙皇皇冠上和礼服上不可缺少的饰物。自从近百年宝石进入民间以来,蓝宝石分别跻身于世界五大珍辰石之列,是人们珍爱的宝石品。世界宝石学界定蓝宝石为九月的生辰石。日本人选其作为结婚23周年(蓝宝石)、26周年(星光蓝宝石)的珍贵纪念品。

世界蓝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但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蓝宝石的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铝(Al2O3),因含微量元素钛(Ti4+)或铁(Fe2+)而呈蓝色。属三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筒状、短柱状、板状等,几何体多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折光率1.76-1.77,双折射率0.008,二色性强。非均质体。有时具有特殊的光学效应-星光效应。硬度为9,密度3.95-4.1克/立方厘米。无解理,裂理发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产生美丽的六射星光,被称为"星光蓝宝石"。

蓝宝石可以分为蓝色蓝宝石和艳色(非蓝色)蓝宝石。颜色以印度产"矢车菊蓝"为最佳。据说蓝宝石能保护国王和君主免受伤害,有"帝王石"之称。国际宝石界把蓝宝石定为"九月诞生石",象征慈爱、忠诚和坚贞。蓝宝石是世界五大珍贵高档宝石之一。

蓝宝石与相似蓝色宝石、合成蓝色宝石的区别。与其相似的蓝色宝石有蓝色尖晶石、蓝色碧玺、蓝锆石、蓝锥矿、蓝晶石、堇青石等。与其相似的合成宝石有合成蓝宝石、合成尖晶石、含钴蓝玻璃。蓝色尖晶石:颜色均一,微带灰色,晶体呈八面体,均质体,无二色性。蓝色碧玺:颜色为带绿蓝色,晶体为复三方柱状,硬度、密度、折光率都较蓝宝石低,二色性极明显,双折射率大。蓝锆石:经加热处理的锆石,颜色鲜艳,色散强,双折射率高。合成蓝宝石:颜色均一,洁净,包裹体稀少,有圆气泡,均质体。

蓝宝石的评价与选购。蓝宝石的评价与选购因素是颜色、重量、透明度和净度。蓝宝石的最大特点是颜色不均匀,聚片双晶不发育,二色性强。缅甸地区产的蓝宝石,呈鲜艳的蓝色(含钛致色),因含包裹体,可产生六射或十二射星光。印度克什米尔蓝宝石,呈矢车菊蓝色,是微带紫的靛蓝色,颜色鲜艳,属优质蓝宝石。斯里兰卡、泰国、中国、澳大利亚产的蓝宝石也各具特色。蓝宝石具有脆性,佩带时应避免摔打、磕碰。

蓝宝石最大的特点是颜色不均,可见平行六方柱面排列的,深浅不同的平直色带和生长纹。聚片双晶发育,常见百叶窗式双晶纹。裂理多沿双晶面裂开。二色性强,世界不同产地的蓝宝石除上述共同的特点之外,亦因产地不同各具特色。世界蓝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但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依据地质成因不同,可分两类:一类是缅甸、斯里兰卡和印度克什米尔产的蓝宝石。另一类是澳大利亚、泰国、中国产的蓝宝石。缅甸等地产的蓝宝石,因含钛致色,故呈鲜艳的蓝色,含绢丝状金红石和指纹状液态包裹体。绢丝状金红石包裹体可产生六射或十二射星光,属优质宝石品种。澳大利亚、泰国、中国产的蓝宝石因其中含有较多的铁,由铁致色,故宝石颜色很暗,刻面宝石反光效果亦不太好,一般均需经过加热改以处理才能使用。不同产地蓝宝石的特征简述如下:

印度克什米尔蓝宝石。颜色呈矢车菊的蓝色,也就是微带紫的靛蓝色。颜色的明度大,色鲜艳。有雾状的包裹体的具乳白色反光效应。属优质的蓝宝石品种。但由于矿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北端,海拔5000多米,终年被雾笼罩,近几年没有产出。

缅甸抹谷蓝宝石。和红宝石产在同一矿区,除颜色不同外,其它特点完全相同。它的包体如下:绢丝状金红石包体,平行六方柱面密集排列,成60度、 120度交叉。如果垂直绢丝状包体切割,琢磨成弧面宝石后可呈现六射或十二射星光;指纹状液体包体的包体空隙中的气泡所占面积较小,约30%左右;固态包体,常见有刚玉、尖晶石、铀烧绿石、磷灰石等。

斯里兰卡蓝宝石。和红宝石同属一个矿区,除颜色不同外,其它特点完全相同。其包体如下:绢丝状包体,与缅甸蓝宝石特点相似,区别在于纤维细而长,可呈现六射星光;液体包体,呈不定形层状属布或呈指纹状展布;固态包体,有锆石、磷灰石、黑云母等。

泰国蓝宝石。呈带黑的蓝色、淡灰蓝色。晶体中没有绢丝状包体,但指纹状液态包裹体发育。最特征的是黑色固态包体周围有呈荷叶状展布的裂纹。三组聚片双晶发育,裂理沿双晶面裂开。

中国蓝宝石。80年代在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玄武岩中,相继发现了许多蓝宝石矿床。其中以山东(昌乐)蓝宝石质量最佳。晶体呈六方桶状,粒径较大,一般在1cm以上,最大的可达数千克拉。蓝宝石因含铁量高,多呈近于炭黑色的靛蓝色、蓝色、绿色和黄色。以靛蓝色为主。宝石级蓝宝石中包裹体极少,除见黑色固态包体之外,尚可见指纹状包体。没有绢丝状金红石及弥漫状液体包体。蓝宝石中平直色带明显,聚片双晶不发育。大的晶体外缘可见平行六方柱面的生长线。山东蓝宝石因内部缺陷少,属优质蓝宝石。

黑龙江省蓝宝石。颜色鲜艳,呈透明的蓝色、淡蓝色、灰蓝色、淡绿色、玫瑰红色等,不含或少含包体,不经改色即可应用。不足之处是颗粒细小。

海南岛和福建产的蓝宝石。特点相似,一般粒径小于5mm的晶体,色美透明,除含极少的气液包体和平直的简单双晶纹之外,很少含其它缺陷。但颗粒大于5mm晶体的外缘,均不同程度的含有一层乳白色、不透明、平行六方柱面的环带。晶体中平行菱面体的三组聚片双晶发育。晶体中还有较多的聚隙和蚕籽状金红石包体。

江苏省蓝宝石。色美透明,多呈蓝色、淡蓝色、绿色。但在喷出地表时,火山的喷发力较强,故蓝宝石晶体常沿轴面裂开,呈薄板状,故取料较难。

澳大利亚蓝宝石。澳大利亚是产量丰富的蓝宝石产地。但由于铁的含量高,宝石颜色暗。多呈近于炭黑的深蓝色、黄色、绿色或褐色。含尘埃状包体。其宝石特点与泰国、中国相同,均需改色后才能使用。


  
  蓝宝石与相似蓝色宝石、合成蓝色宝石的区别。与其相似的蓝色宝石有蓝色尖晶石、蓝色碧玺、蓝锆石、蓝锥矿、蓝晶石、堇青石等。与其相似的合成宝石有合成蓝宝石、合成尖晶石、含钴蓝玻璃。蓝色尖晶石:颜色均一,微带灰色,晶体呈八面体,均质体,无二色性。蓝色碧玺:颜色为带绿蓝色,晶体为复三方柱状,硬度、密度、折光率都较蓝宝石低,二色性极明显,双折射率大。蓝锆石:经加热处理的锆石,颜色鲜艳,色散强,双折射率高。合成蓝宝石:颜色均一,洁净,包裹体稀少,有圆气泡,均质体。

  蓝宝石的评价与选购。蓝宝石的评价与选购因素是颜色、重量、透明度和净度。蓝宝石的最大特点是颜色不均匀,聚片双晶不发育,二色性强。缅甸地区产的蓝宝石,呈鲜艳的蓝色(含钛致色),因含包裹体,可产生六射或十二射星光。印度克什米尔蓝宝石,呈矢车菊蓝色,是微带紫的靛蓝色,颜色鲜艳,属优质蓝宝石。斯里兰卡、泰国、中国、澳大利亚产的蓝宝石也各具特色。蓝宝石具有脆性,佩带时应避免摔打、磕碰。四、英国统治时,缅甸本来属于印度的一个省,为何最终分离出去了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占领缅甸全境后,将其作为一个省,并入英属印度管辖。印度独立时,在蒙巴顿主导的“印巴分治方案”领土划分中,却不见缅甸的身影。

独立之后,印度倚杖庞大的体量,以英国继承者自居,四处出击,吞并了大量原属英属印度的土邦,却为何放任缅甸独立,没有将其合并入印度领土呢?

英国统治时,缅甸本来属于印度的一个省,为何最终分离出去了

(缅甸独立)

一、两者殖民历史不同。

缅甸位于中南亚半岛,和我国、老挝、泰国相邻,南临印度洋孟加拉湾,西部和孟加拉国及印度接壤,总面积67万平方公里。

缅甸早在1044年成立国家,先后经历蒲甘、勃固、东吁和贡榜四代封建王朝,曾长期为我国的藩属国,具有悠久的国家历史。后来,直到英属联邦整合完成,在1824年到1885年,三次英缅战争后,才沦为英国殖民地,被并入英属印度。

在英国殖民者登上南亚次大陆之前,在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国区域内,分散着大大小小数百个公国,即使印度最强大的孔雀王朝和莫卧儿帝国时代,所统一的疆域也仅为印度北方部分地区。

英国人来到后,通过整合瓦解,各个击破,直到1858年,印巴分治前的英属印度殖民区才整合完成。正如丘吉尔所说,英属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

可以看出,殖民时期,英属印度能够整合一体,缅甸之所以能成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完全是英国人一手造成的,和印度并没有什么关系。

英国统治时,缅甸本来属于印度的一个省,为何最终分离出去了

(昂山旧照)

二、独立时缅甸和印度处于平等地位。

虽然缅甸曾经作为英国殖民地并入英属印度,但是早在二战爆发前,缅甸就脱离英属印度,单列为英属缅甸,在大英殖民体系中,和英属印度不再是从属关系,而是平等地位。

二战爆发后,以昂山为主的缅独立派和日本合作,成立缅甸独立军。配合日军切断英美援华物资通道,将英军赶往印度。在协助日军占领缅甸之后,宣布独立。

日军溃败之时,在取得英国人接受缅甸独立的承诺后,昂山转而和英国人合作。1947年的《彬龙协议》,缅甸各族同意高度自治前提下,脱离英国殖民统治。1948年,英国承认缅甸独立。

在印度独立之际,缅甸的独立运动已经开展多年,才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脱离,不可能愿意再次被印度统治。

英国统治时,缅甸本来属于印度的一个省,为何最终分离出去了

(缅甸僧侣)

三、印缅间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

印度虽然是佛教起源地,但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

缅甸却是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在英国将其并入英属印度,加大开发力度后,大量印度教徒和印度穆斯林涌入缅甸,和当地人争权夺利,双方流血冲突不断。1930年,缅甸还爆发了反对印度移民的大暴动。如今备受指责的罗兴亚人问题,正是当年英国把缅甸并入英属印度时,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

由于,当时缅甸和印度间民族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英国不得不将它们分开,允许缅甸独立出来,建立自己的宪法,成为英属缅甸。

英属印度自身也是由各个不同宗教信仰的土邦组成。因为这种民族差异,各民族间冲突不断,这才有了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主划分的印巴分治方案。而因为宗教问题早早脱离出来的缅甸,当然无需参与分治乱局,更不会接受合并。

英国统治时,缅甸本来属于印度的一个省,为何最终分离出去了

(印度总理尼赫鲁)

四、没有国家历史底蕴的印度实力不济。

由于英属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并没有国家历史底蕴。1947年印度独立时,宗教矛盾频发,英国人不得不实行印巴分治。再加上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各个民族间的权力并不平等,英属印度内部矛盾重重。

因此,印度虽然占据了南亚的大片领土,但并没有足够的实力统一整个南亚。在失去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后,时至今日,印度和缅甸间的几个东北邦也时常闹独立,分裂倾向明显。

连英属印度原有的领土都难以保全,印度想把缅甸纳入自己版图,也只能想想而已。

其实,印度在独立前夕,首任印度总理尼赫鲁曾经提出,让缅甸作为印度的一个省,和印度同时独立出来。如果如愿以偿,那今天的印度,可就不仅仅只是南亚霸主了。不过这个提议,被向来与印度不和的缅甸一口回绝。

印巴分治后,印度除了吞并周边一些小的土邦公国外,主要重心放在和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的问题上。再加上内部矛盾重重,面对实力雄厚的缅甸,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放弃整合缅甸的想法。

(参考资料《英缅战争与缅甸殖民化》)

转载请说明出处
帝国之家 » 帝国时代2缅甸_帝国时代2缅甸战役攻略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