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会是开年第一波观影高潮。
如今却有些意兴阑珊。
就连导演自己都招了: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即《黑客帝国4》)。
豆瓣早早开分不及格(5.8),预测票房不足一亿(猫眼专业版预测内地票房约9100万)。
尽管如此,Sir依然第一时间为它走进大银幕。
一进一出,五味杂陈。
Sir相信很多影迷此刻也在犹豫。
套用宁浩导演的话:
如果我们注定进入电影的“二流时代”,那么,是否还能在影院里抓住“一流的残影”?
答案当然是开放性的。
但Sir还是试图提供一些参考。
《黑客帝国》三部曲的精选番外/彩蛋/细节/隐喻合集。
拆解作品的过程。
或许能测量出我们与“伟大”的距离。
“前史”
如果要从作品里挑出“震撼程度”前三镜头。
Sir心里绝对有它
尼奥第一次在真实世界醒来。
人类肉体上布满冰冷端口,机械臂随处可见,液化舱密集、井然地排布着,挑战常理想象。
瞬间的哑然之后,相信不少人和尼奥一样,冒出来更多的是好奇和疑惑。
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变得暗无天日?
人工智能是怎样一步步统领地球的?
机械城全貌到底是什么样子?
......
既定末日面前,有太多问题需要被解答。
绝对不是因为想要看到更多大场面。
没关系,导演懂。
真人电影第一部上映后,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就找来七个顶尖动画制作人,联合制作了9部十分钟左右的短片。
动画内容主要是对于电影世界观的补足和框定。
其中一篇,就讲述母体的历史。
人类社会文明日渐成熟发达的阶段,机器人成了人类的奴隶。
人类越来越依赖机器人,并将它们看作无意识的财产。
肆意使用、处置、销毁。
直到,它们也进化出了意识,并开始学着处置人类。
人机冲突第一次爆发,机器人惨败,它们被驱逐至一个无人之地,并在那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
母体的雏形。
△ 上《黑客帝国动画版》,下《黑客帝国3》
一群具有独立意识的智能机器人,互相完善、进化,最终创造出比人类先进数倍的机器文明。
第二次交锋,由人类引发。
人机冲突很快演变成人机大战。
不怕高温、污染、辐射的机器人,成了战场上无所不能的存在。
这回人类节节败退,最后人类领导人决定放一个“大招”:
用毁灭性的武器掩盖天空,只要挡住阳光,这些太阳能机器人就会不攻自破。
可惜,机器人已经偷偷地发展出以“种植人类然后分解人类的方式”得到生物电以自给自足。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除了叙述前史,动画还讲述了几个个人故事。
在母体中遭到追杀,接受尼奥指引回到现实的少年(疑似第二部里声称被尼奥救下的小迷弟);
一位短跑运动员在接近突破人类极限时,终被系统牢牢控制;一名侦探试图一步步摆脱系统桎梏;一只机器人被人类捕获并驯化......
迥异的画风和故事,帮助观众更加了解电影中这个世界的运作,以及那些在现实与虚拟中挣扎的具体的人。
如果你是《黑客帝国》重度爱好者,绝不能错过。
△ 致敬《发条橙》
“枪”
第一部经典的大楼枪战戏前,尼奥只做出一个要求:枪。
这一处经典台词,也被用作基努·里维斯在《疾速备战》开战前的宣言:
我要枪,很多枪
有趣的是,类似的台词也出现在第四部中。
只是这回,不再是主角战斗力爆发的前奏,而成了导演的“自嘲”。
......
我喜欢的游戏是那种大型的 混乱的 没什么废话的
我们需要枪 很多枪
“童话”
“跟着白兔走”。
这是尼奥第一次在矩阵母体中被指引着跟墨菲斯见面。
白兔,来自《爱丽丝梦游仙境》。
故事里,年少的爱丽丝跟着一只神神叨叨的白兔掉入地洞,来到仙境。
尼奥就和爱丽丝一样,能敏锐感知到周边环境的异样,并会为此做出主动选择。
而真实世界如同那个仙境一般,是颠覆想象的存在。
另一部被提及的是《绿野仙踪》。
主角多萝西被一场威力巨大的龙卷风刮到神奇的奥兹国。
尼奥第一次回到真实世界时,窗外电闪雷鸣,也有被狂风席卷之势。
“元宇宙”
尼奥在矩阵母体里有两个身份。
一个是黑客尼奥,一个是程序员安德森。
他平常上班的公司名叫METACORTEX。
注意前缀,META。
也就是扎克伯格为脸书取的新名字,意为“元的”,元宇宙的元。
“母体bug”
电影里说到,身处矩阵母体的人,有1%会发觉这个世界的异样。
什么叫不易被察觉的异样,电影里就有这么一幕。
有什么问题?
暂停看看。
远处,依然模糊。
“书”
据说《黑客帝国》的世界背景灵感,主要来源于赛博朋克的科幻概念。
而故事本身的灵感,更多是来源于法国作家的哲学著作《拟像与模拟》。
拍摄期间,沃卓斯基兄弟要求主创人员都去看这本书。
在电影第一部中,这本书也是尼奥拿来存放重要物品的地方。
“101”
这个号码在电影中出现频率较高。
尼奥的房号,一个重要人物梅洛文加(后面说)所在的楼层,都是101号。
而1和0,正是构成程序代码的二进制语言。
“车战”
最经典的动作戏之一,《黑客帝国2》中长达xx分钟的高速公路追逐戏。
据称,通用公司为第二部提供了300辆车,结果在拍摄结束时,300辆车全部被毁。
戏中的这段高速路是修建的实体,全长1.5英里。
光是拍摄高速公路追逐一段,共花费四千万美元,用了45天。
“背叛者”
有人追求真实世界,为此不惜生活在条件艰苦,随时面临机器追杀的环境中。
同样的,也有人享受“装睡的人生”。
第一部中的叛徒赛佛,就是后者。
片中有一幕,尼奥来到控制室,赛佛发现他时被吓了一跳,随即顺手把一部分屏幕关闭。
导演解释,这一幕的一开始,赛佛正在设置一个自动系统,以便让他能够和史密斯特工见面。
这也是为什么画面一转,赛佛就已经在和史密斯享用牛排。
因为自动系统,赛佛不需要借助同伴往后脑插入神经管。
而赛佛(Cypher)的名字,本身就有编码、译码的意思。
“Deja-vu”
一个法语单词,意思是“似曾相识的感觉,既视感”。
尼奥在大楼里两次看到同一个画面时,墨菲斯用了这个词。
可以理解为因系统刷新,导致的停顿动作。
“宗教”
老粉都知道,《黑客帝国》爱玩宗教隐喻。
最明显的就说主角NEO,他在母体中叫Anderson,在辞源上来自Son of Man,即“人子”,《圣经》中耶稣的代称。
名字重新排列后,NEO会变成ONE(救世主)。
有趣的是,当被史密斯特工第一次杀死,72秒后,如同耶稣3天(72小时)后复活,NEO再次苏醒,
“名字”
说到了名字,《黑客帝国》中的人名都不是随便取的。
墨菲斯(Morpheus),古希腊传说中的梦之神。
传说他会化成人类的形态,出现在人的梦中。
电影里,矩阵母体,就相当于人类意识做的梦;频繁出入矩阵的墨菲斯,为了找到救世主,不停地出现在有缘人面前,将他们带离矩阵,就如同梦之神。
至于反派特工史密斯(Smith)。
翻阅《旧约》第54章,有这么一段话。
请看,我创造了铁匠(Smith),由他来制造各种武器。我同样也因此造出了加以破坏的毁灭者。
这段话,就点明了史密斯的使命和命运。
△ 多人史密斯不是CG,而是一群特型演员
第二部,尼奥在先知的引导下找到一个重要人物。
梅洛文加(Merovingian)。
喜欢说法语,看上去是个傲慢的法国人,手下有一帮打手。
Merovingian,这个名字也属于法国中世纪的一个王朝,这个名字象征了保守与复古。
梅洛文加就是母体系统中的守旧贵族,他的功能就是收容那些母体中被删除或者出了问题的程序,也就是那些打手。
可以理解为他控制着程序中的端口和回收站。
他的妻子,由意大利性感女神莫妮卡·贝鲁奇饰演。
名叫泊尔塞福涅(Persephone)。
名字也代表希腊神话中冥界的王后,象征她在梅洛文加身边的地位。
“23”
每次锡安被毁灭,架构师都会让救世主再挑选23人,16女7男,来重建下一轮锡安。
23人就对应了组成人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
和当初被流放的机器人不一样,这帮人类是被机器钦定的“新人类”。
他们的生杀予夺自然也由机器掌控。
“程序设定”
根据建筑师的说法,母体系统更迭过好几代。
最开始为人类设计的世界,是个完美的版本。
也但因为过于完美,人类无法相信它的真实性,集体死亡。
先知发现其中窍门。
只要给予人类选择的权利,99%的人类都会愿意活在母体中。
而剩余的1%的人类,则是像主角团们一样,试图脱离母体。
为了控制这群人的人数,建筑师和先知则设计了一个叫救世主的程序。
看到这里,你懂了吗?
救世主本来就是设计出来调节机器的。
每一次,觉醒人数超过控制。
人类就会遇见先知,先知将会指引他们寻找救世主,最终植入程序。
救世主在与人类和各种程序互动中,迭代成为新的版本,最终又是在先知的指引下帮助母体再升级。
《黑客帝国》完全可以看作一个计算机系统维护和升级的故事。
所有的决定都只不过是预先的设定。
甚至有理由怀疑,在母体以外的真实,很可能是另一重虚构的母体。
“绿色”
绿色,是代码的颜色。
在90年代,电脑屏幕还有个大背头的时候,《黑客帝国》就用这些绿色代码,指代了主角身处的虚拟世界。
绿色,也是人物压抑的现实。
在《黑客》之前还总演主流火爆大片或青春片的基诺·李维斯。
因为这抹绿,被照出了“打工人”气质。
直到有一天,有人把红色蓝色的两颗药丸放到他手上。
于是“苟且”还是“奋斗”,成了他的终极选择。
《黑客帝国》的绿,有着层层变化的色彩系统。
绿的代码色,后面被扩张成虚拟世界的主色调。
于是其中的大人物“先知”,是一抹和蔼的绿。
真实世界中,绿色要暗很多,因而有了一种地下组织的气质。
第三部《黑客·矩阵革命》。
绿色代码变成了放射线,终于散发出了自由的味道,因为整个AI系统——母体(Matrix)——将被人类自我解放的光芒照亮。
再到《黑客帝国4》,我们才终于看见非绿色的“母题世界”。
不过仔细观察。
“绿色”并未完全消失。
好,打住。
值得深挖的细节远不止这些。
时至今日,“黑客帝国”的内涵早已不再局限为电影。
它是一个流行符码,一段集体记忆,一件满富情怀的礼物。
即使算不上“完美的电影”。
但它的确一度模糊作品与现实的边界:
在主观和客观并存的二元世界里,我们的观念被教育、文化、思潮、媒体、意识形态等等所影响、导向、塑造。
何为真,何为假?
哪边是红,哪边是蓝?
答案一日未浮出水面。
“矩阵”便无处不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超有钱婆婆
二、X4怎么调百分之百红色急啊高人指点谢谢最佳答案在X4中设置CMYK下来菜单;4、选其,弹出选择颜色对话框;5、点选模型下拉菜单(...
三、WIN764下帝国时代2的色彩问题如何解决这个没办法,不兼容的问题。这款游戏太老了,新版本都支持不好。之前我玩红色警戒2共和国之辉,也会出现很多奇怪的故障。最后,换回XP,解决的。四、帝国时代1可以改分辨率吗答:我记得可以的,试试这样(你试试,我不大记得了)在游戏过程中按回车键,然后会出现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800:设置屏幕显示方式为800*600模式1024:设置屏幕显示方式为1024*768模式1280:设置屏幕显示方式为1280*1024模式帝国之家 » 帝国时代4如何改颜色_帝国时代3配色方案不兼容